SERVICE PHONE
363050.com发布时间:2025-11-19 19:24:08 点击量:
2026世界杯赛程,世界杯球队,足球预测,世界杯投注,赛事直播
11月17日下午,广东奥体育中心,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百米赛道大战机器人。
1979年首届省港杯足球赛在越秀山顺利举办后不久,率领的香港工商、教育、文化等高层人士共300多人来到广州,借助足球打开的交往渠道,他们回到家乡来捐学校办工厂。尽管广州要到1984年才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但政策的迟到并未影响穗港两地早早建立紧密联系。
这是改革开放后的广州第一次尝到体育作为开放纽带的甜头,从此,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进入深度互动的良性循环:从1987年六运会、2001年九运会到2010年亚运会,再到如今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赛事和城市联系越来越紧密,体育也越来越成为广州提升城市能级、展现国际魅力的重要载体。
乘着十五运的东风,广州正式提出打造“国际赛事之都”的战略目标,并将其升华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基因。作为国内一线城市和世界级城市网络的重要节点,广州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匹配其国际地位的高能级赛事。在当今城市竞争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体育已成为衡量城市魅力的关键指标——没有体育基因的城市缺乏活力,没有国际化赛事支撑的城市难以真正走向世界。
广州通过45年体育赛事实践(从省港杯到十五运),将体育转化为讲述城市故事的“生动语言”。例如亚运会“珠江为舞台”开幕式被亚奥理事会主席赞为“亚运史上最好”,成为广州城市美学的全球名片。而从亚运会“珠江舞台”到十五运“科技火炬”,广州以体育为媒介,持续更新城市形象。
广州在体育活动中嵌入科技与人文元素,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如科技赋能赛事,十五运火炬传递采用“深海取火”“无人驾驶传递”等创新形式,展现广州“智造”实力;邀请外卖员、外来务工人员、外籍人士参与火炬传递,传递“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
广州通过体育实现“文化输出”与“创新表达”,以国际赛事匹配全球城市定位,又用科技人文元素赋予体育新内涵,形成“体育即城市”的独特发展模式。
“纵观国际一流名城,大都是全球体育名城”,11月15日,十五运会广东省执委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副主任、副秘书长朱小燚用一句话指出广州打造国际赛事中心的必要性。
从理论实践看,体育与城市有着天然联系,当运动已经成为都市主流生活方式,现代体育日益成为城市文化和情感表达的载体。不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雅典是奥运会的发源地,但是肯定有很多人知道刘翔在这里打破世界纪录,为中国人创造了历史。同样,去过美国休斯敦的中国人或许不多,但是知道姚明在这里打过NBA的中国人肯定不少。
从国际经验看,如今在纽约伦敦巴黎等世界性城市,体育和城市形象已经密不可分。
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纽约不仅举办过纽约马拉松赛、美国网球公开赛,还拥有职业棒球大联盟纽约洋基队、NBA纽约尼克斯队。同时,纽约人在中央公园里运动健身的画面也出现在各种好莱坞影视作品里,而洋基主场和尼克斯队主场麦迪逊广场花园也经常看到美国政坛要人、老钱新贵以及影视明星们的身影。
伦敦同样如此,这里有每年一度的城市马拉松赛、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还是三届奥运会举办城市和英超六支球队的主场城市。同样作为三届奥运会举办地的巴黎有著名的环法自行车赛、巴黎至达喀尔汽车拉力赛、法国网球公开赛,还是新科欧冠冠军巴黎圣日耳曼队的主场。
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中,运动员乘坐游船在塞纳河航行亮相,其实14年前广州亚运会“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的大胆创举,早已凸显了广州的超前。
当45艘彩船装载着45个代表队,在头船“南海神号”的带领下横跨6座大桥、绵延9.3公里直达海心沙时,时任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法赫德·萨巴赫亲王称赞,广州亚运会开幕式非常成功、非常漂亮,是亚运史上最好的开幕式。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观看开幕式之后表示,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精彩纷呈,是他所见过的顶尖级开幕式。
而在这次十五运火炬传递的广州站上,深海取火、无人驾驶传递火炬、何小鹏跑最后一棒的画面也成为广州展示科技含量的生动体育语言。同时,让外卖员、外来务工人员和外籍人士参与火炬传递也成为广州传递开放包容的最佳品牌宣传片。
在承办了六运会、九运会、亚运会和本次十五运后,广州在承办国际体育赛事方面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和坚实的场馆基础,这也成为一大批国际性赛事选择广州的理由。
第一届世界女足锦标赛、斯坦科维奇杯洲际篮球赛、乒乓球团体世界杯、羽毛球世锦赛、世界摔跤锦标赛、WTA女子网球公开赛、金砖国家运动会等大批国际赛事纷纷落户广州,今年以来广州已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超500场次。
在日前举行的十五运会广东省执委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朱小燚也从场馆保障、服务保障、体育产业支持和朋友圈支撑介绍了广州打造国际赛事中心的四重保障机制。
体育建筑面积达598.93万平方米的62个规模以上体育场馆、总规模达2372.28亿元的体育产业、1.1万名青年志愿者、110个国际友好城市、超过160条国际航线数量……,这些数字不仅是广州打造国家赛事中心的底气,也是城市体育精神的象征。
在今年发布的《广州市体育强市建设规划(2024—2035年)》上,广州提出到2035年,全面实现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智能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4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4%,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体育头部企业和体育产业集群。未来广州还将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办赛经验与国际资源,推进联合申办世界杯等高水平国际赛事。
围绕这一蓝图,广州已经在加紧推进国际一流的专业足球场广州足球公园的建设。未来这里将可以容纳7.3万人观赛,建成后可满足世俱杯、世界杯等国际赛事、大型演艺活动和全民健身多元化需求。项目还包括配套的体育主题城市综合体以及户外体育公园等,满足群众体育的需求。
同时,去年年初广东省发改委披露F1广州国际赛车场项目列入2024年广东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未来广州也将争取成为上海之后,国内第二个举办F1赛事的城市。
随着一系列国际赛事的举办,广州打造国际化赛事中心的雄心已经获得越来越多国际体育组织的支持。
在今年5月份天河体育中心顺利举办了2025年世界田联接力赛后,世界田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对广州赞不绝口。登上离穗航班前,他用“Fantastic”来形容这次办赛,这位世界田联“掌门人”还特别强调,“广州是一座真正理解体育及其重要性的城市。广州城市管理者也深刻领会体育的价值和内涵。”
对广州而言,提出打造国际赛事中心的目标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在不久的将来,类似省港杯开启城市对外经贸联系的传奇故事也会继续在广州的体育场馆里上演。而每个广州人在街头公园和社区体育场里斗志昂扬挥洒汗水的场景,也会成为广州城市奋斗精神的最佳写照。
